小手

[西] 安德烈斯·巴尔瓦

Language: Chinese

Published: Apr 14, 2020

Description:

暴力无法摧毁的,爱可以。
“那渴望如同一把巨大的刀子,而我们则是刀柄。”
巴尔瓦不需要任何写作上的建议,他早已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世界。
——马里奥·巴尔加斯-略萨
本书收录了巴尔瓦广受赞誉的中篇《小手》与中篇集《正当意图》中的四篇小说。五部中篇的形式不同,题材各异,叙事颇具原创性,风格也难以归类:
一个在孤儿院被杀死的小女孩,一个离家出走的厌食症少女,一个深陷婚姻危机的马拉松跑者,一个静静看着母亲走向死亡的女人,一个突然意识到和年轻情人年龄差距的同性恋老人。
从童年、青春期、中年危机到衰老与死亡,从友谊、亲情、爱情到背叛与仇恨,从孤儿院、医院、公园、精神病院到马拉松赛场,从霸凌、厌食症、原生家庭、爱无能到婚姻危机……恐惧与孤独,暴力与反抗,自毁与受难,在巴尔瓦的五部中篇小说中纤毫毕现。
像让·科克托《可怕的孩子》一样诗意,像威廉·戈尔丁《蝇王》一样残酷。巴尔瓦对残酷现实的处理不是单纯地揭露或抒情,而是调用了心理学、社会学、语言学、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,为文学注入了全新的视角,也引领读者进入更加幽微的人性深处。
“用外科手术般精准的笔法,刻画各种执念带来的破坏性后果,这正是巴尔瓦那些引人入胜又令人不安的故事的实质。” 难得的是,巴尔瓦的超高清细节描摹并没有使事物的轮廓变得模糊,恰恰相反,“他精确地定义了笔下的一切,从而使得世界变得可以被理解”。
◎ 内容简介
《小手》
以爱之名,孤儿院里的女孩们在游戏中杀死了她的洋娃娃,然后杀死了她。
“或许,她也跟我们一样,爱着某个人,却对自己的爱束手无策,只能哭泣着远离;或许,在她的仇恨之下,也有一只为爱歌唱的小小歌队,让她窒息;或许,她正窥探着自己爱的阴暗面,就像从火车的小窗看外面的风景一样。这可怜的、饱受爱的折磨的邪恶女巫。”
《血缘》
离开家已经几年了,也结了婚,生了孩子,但她还是不知道该拿对自己母亲的同情怎么办。
“所有的死亡都会将记忆留存在一两个它曾触碰过的物体上,一瞬间,它们就变成了一种象征,似乎死亡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周围的事物清空,再用死亡将其填满,赋予其另外的含义。”
《消磨》
她梦寐以求的不过是两个人坐在湖边,什么都不吃,也没有人告诉她要吃。
“萨拉在自认为熟识的世界中发现了另外一个陌生的世界。与禁食带来的快感相比,饥饿所带来的不适就像是一份微不足道的贡品,换来的却是世界变得可以忍受。这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,一场与所有人的战斗,而吃东西只是一种必要的恶行,一种令人生厌的生存义务。她渴望消失,渴望变小,小到一只能够从门下偷偷遁走的小虫,小到一粒尘埃。”
《夜曲》
一个像他这样的56岁老男人会疯狂爱上一个21岁的男孩再正常不过了,反过来却让他倍感荒诞。
“我说你不懂我,是因为你就是不懂我,你能懂我什么呢,你需要独自生活二十年,身边没有任何人,才有可能懂我,你活过的这些年里,我几乎都是一个人过来的。你想过这些吗?”
《马拉松》
马拉松占据了他的一切,有时他也会因为忽视迪亚娜而内疚,但跑起来就会彻底抛在脑后。
“那个他必须在马拉松中战胜的男人只不过是他自身的延伸,是他以前的生活与现在的荒诞生活抗争的延展。如果他能承认这一点,或许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简单。他不能。女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,他感到一种聚集在喉咙处的焦灼,他迫切需要出去跑步,需要听到脚步落在公园地上的节奏。他想象着马拉松的开始,想象着起跑的枪声在一瞬间使他的血液凝固又沸腾。女人不复存在。世界不复存在。”
◎ 评论推荐
时不常地就会有这样的小说出现,它并不是对现实的记录,而是创造出了一整个全新的现实,就像一盏灯,照进我们最黑暗的感知。卡夫卡做到了,舒尔茨做到了,如今,巴尔瓦凭借可怕的《小手》也做到了。
尽管《小手》建立在如索福克勒斯悲剧般命定而庄严的恐怖情节之上,我们还是能在阅读时感到极度的愉悦,这不单是因为线索的跌宕,更要归功于行文的独特。当我们被它那喃喃的语调折服时,让我们激动不已的不是在其中认出了某种常见的、既有的感觉,而是一种被我们遗忘已久的感觉。
——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埃德蒙·怀特 撰文导读
巴尔瓦是当之无愧的中篇小说大师,《正当意图》令人惊叹,几近完美。
——《柯克斯评论》星级书评
巴尔瓦对儿童内心世界的描绘精准到不可思议的地步。
——《卫报》
细腻优美的每一页最后构成了这样一部表述完美的作品。
——《音乐与文学》
巴尔瓦惊人而美丽的散文使我们意识到成年人的理解力不是绝对的。
——《洛杉矶书评》
巴尔瓦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西班牙作家之一,出色地剖析了活着这门学问。
——《爱尔兰时报》
我从来没读过这样一本书,一部凄美而真正令人满足的作品。
——《书籍文化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