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霸權的光和影

[日] 福井憲彥

Book 14 of 興亡的世界史

Language: Chinese

Publisher: 八旗文化

Published: Jul 31, 2018

Description:

從大航海時代到歐盟的成立──
以長期跨距,全面俯瞰歐洲霸權勃興與衰退的四百年,
歐洲稱霸世界的主因──民族國家/產業文明
以這兩條線索為主軸,探索歐洲如何席捲近代世界!
令亞洲望塵莫及的歐亞大陸最西部的國家們,如何席捲世界,在現代擴散其影響?最終,近代歐洲霸權又是如何崩壞?一戰結束前的近代歐洲史,是一部歐洲稱霸世界的故事。然而,人類無論哪個時代的歷史都有光明與黑暗的一面。
十九世紀的歐洲不只確立了科學技術、經濟繁榮、國民政治權力的提升,同時潛藏著殖民地統治、移民差別待遇、勞工階級問題等不安。傳統的近代史只強調歐洲的進步與理性,卻未能公平對待歐洲殖民侵略的歷史真相。因此,本書指出歐洲霸權的成因及其影響,剖析民族國家的形成、產業文明的發展,乃是霸權興衰的雙面刃──它促成歐洲影響力擴及全球,最終卻也導致世界局勢重新洗牌,領導地位由美國取代。
■採用「年鑑學派」的史學觀,打破傳統歷史認知,
「產業革命」與「民族國家」非十九世界突然出現的潮流!
本書作者福井憲彥為日本研究年「鑑學派史學」的第一人。為了究明長期、隱而不顯的歷史線索,將歐洲稱霸世界的時代視為「漫長的十九世紀」,並將論述的時間軸從十五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談起,到二十世紀初的一戰結束為止,分析讓亞洲望塵莫及的歐洲四百多年來從強大到衰弱、解體、再重組的變化因由。
十八世紀的歐洲,由開明專制的君主與信仰理性的知識分子們,率先開始了由上而下的「近代化」。進入十九世紀後,相繼發生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,掀起了大西洋周邊的連鎖革命浪潮,「民族國家」的雛形逐漸浮現。「產業文明」與「民族國家」並非十九世紀專屬的發展,而是貫穿歐洲四百年歷史的主線。
■重新質問近代史上關鍵的概念──
何謂「民族主義」、「近代」、「產業革命」、「帝國主義」?
現今習以為常的「民族國家」(Nation State),究竟有什麼涵義?「Nation」一詞到底該如何解釋?「Nation」是包含國家、國民、民族三種意義的詞彙,至十八世紀末才產生,並且在經過一世紀之後,「民族主義」的樣貌已和初期大不相同。
「近代」(Modern)並不是一個有明確定義的概念,對歐洲各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來說,意義也不盡相同,因此本書對「近代歐洲」採用「漫長的十九世紀」的觀念,將十八世紀後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設定為「近代歐洲」的時間範圍。另外,作者認為,「Industrial revolution」也應該稱為「產業」而非「工業」革命,因為不只包含工業的生產現場發生革命,連消費、流通、勞動與生活的各種層面都發生了變化。因此這樣的變化,絕不只是工業短期進步的現象。
■產業革命與民族國家產生的戰爭模式──「總體戰」,
使歐洲結束了「美好年代」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喪失了霸權。
從十九世紀末,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這段時間,在歐洲往往被稱為「美好年代」(Belle Époque),然而,這其實是在經歷過彷彿惡夢般的一戰後,後人回顧那段時光,所賦予的感想。
經過產業革命後工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的歐洲,在戰爭時可以最大程度地動員所有生產技術,並研發出新的戰術(壕溝戰)與武器(機關槍),使戰爭進入長期化,進而必須投注全國之力與人員。因此,使戰爭深入到日常生活的「總體戰」體制就此誕生。
產業文明與民族主義經由戰爭成為一把雙面刃,在經歷過喪失超過一千萬生命、使歐陸化為焦土的一戰後,歐洲的霸權逐漸凋零,取而代之的是美國的崛起。
■經歷兩次大戰後的歐洲,世界霸權的地位由美國所取代,
今日的歐盟該如何超越過去民族國家的界限、共同解決來自世界的難題?
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歐洲各國間的秩序面臨崩解與重整,歐洲為了經濟上的合作,從歐洲經濟共同體(EEC)開始、經歐洲共同體(EC)後形成歐盟(EU),如今堪稱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。
然而,歐洲目前待處理的課題仍堆積如山,隨著英國脫歐、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、難民潮的湧入、恐怖攻擊、全球的環境議題,歐洲現今需要解決的問題已不是民族國家所能應付,而需要超越國家組織之間的合作,才能記取歷史的教訓,擺脫民族國家舊秩序的束縛,共同面對來自內部與世界的挑戰。
■歐洲成為世界霸主之路的光彩與背後伴隨的陰影。
在產業革命、科學發展、國民權力提升的理性、進步一面的背後,也交織著對勞動者的榨取、奴隸的苛使及殖民地侵略等等文明的陰影。看似富裕的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「美好年代」,內部其實已潛藏著讓霸權衰落的種子。
◎政治與文化
經過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帝國的統治之後,布爾喬亞成為歐洲新崛起的統治階級,他們憑藉自己的經濟實力而取代貴族,變成政治的支配者。
◎都市與農村
近代歐洲的特徵之一,便是工業化過程造成的都市發展,大量人口朝向都市集中。以往農村人口占多數的社會結構面臨崩解。
◎金融資本與大企業的興起
相較於產業革命初期,十九世紀後半隨著經濟規模增加,銀行與企業開始具有龐大影響力,出現了大型「財團」。
◎富裕階層與勞動階層
在產業革命蓬勃發展的十九世紀,以歐洲各地的都市為舞台,各式社會運動也隨之興起,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權。資本主義的發展必然同時伴隨著社會主義。
◎科學的進步與「科學信仰」
從十九世紀開始,人類的科學以驚人的速度進步,不斷重複著「典範轉移」的過程,然而,也出現了將自己的主張以科學之名加以包裝的「科學信仰」。
====================
■《歐洲霸權的光和影》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?
近代歐洲民族主義的光,成就了歐洲霸權;影,則把歐洲拖入總體戰的深淵。
『民族主義』是雙面刃,它對主體身分逐漸覺醒並高漲的台灣,又有哪些啟發呢?
本書的啟示是:
東亞大陸,包括台灣在內,本身就置身於工業革命、民族主義這兩大「近現代」框架內。兩岸在「民族主義」上的認知出現裂痕並開始角力,故歐洲霸權故事的光與影,實在值得當下的東亞加以借鑑。